2017年中國經濟穩字當頭深化改革與防范風險
2017年中國經濟“穩”字當頭 深化改革與防范風險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出新者進——上周五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總結2016年經濟工作,闡明經濟工作指導思想,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2月14日至16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2017年中國經濟哪些新信號?媒體記者試圖通過對會議的解讀,來一窺明年經濟領域的一些重大看點。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上周五閉幕,2017年經濟工作的部署安排逐漸明晰。 梳理本次會議內容,媒體記者注意到,穩經濟、擴改革、防風險,是明年經濟的最重要的關鍵詞。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三者的共同目的都是為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防風險是保持經濟短期穩定和促進改革的前提,短期經濟穩定又是促進中長期改革的前提和基礎,促改革又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動力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也將2017年定義為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在12月17日舉辦的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保持宏觀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的總格局,而且還要在穩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政策手段降低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的風險,放大改革中積極因素的正面效應,實現穩中有進。 明年經濟“穩”是主基調 對于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特點概括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之所以說是緩中趨穩,就是經濟增長速度在中高速這個臺階上比去年雖然有小幅放緩,但是增長的穩定性明顯增強,季度之間非常平衡。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連續保持在6.7%的水平上,雖然較2015年的全年增速小幅下降,但始終處于6.5%~7%的目標區間。 楊偉民指出,11月份的數據已經陸續公布,預計全年與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相比,不會出現太大變化。 至于穩中向好,楊偉民表示,是指經濟發展出現了很多積極變化,經濟結構在優化,創新的支撐作用、消費的拉動作用等都進一步增強,就業崗位持續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基本上同經濟增長保持同步,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也有所好轉等。 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定調也是“穩”字當頭,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明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強調,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周景彤表示,在目前和明年國內外宏觀形勢復雜、存在眾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穩”字顯得異常重要而又迫切。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看來,一方面要穩增長,合理區間下限是就業,上限是物價,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要穩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從而穩住大局。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在穩的主基調下,GDP增長目標或將進一步被淡化,政策重心將向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供給側改革傾斜。 不過,在周景彤看來,盡管不能唯GDP是論,但保證一定程度的經濟增長仍然非常重要,經濟增長是保障民生、保障就業的基礎。明年經濟增長目標可能定于6.5%或以上,這應該是一個適中的經濟增長目標。 抓好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防控 在立足于穩的同時,會議將防風險置于重要位置,特別是強調防控金融領域風險。會議要求,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確保實現“穩”這個主基調。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處置一批風險點可能包括:打破剛兌和處置僵尸企業、金融領域降杠桿、規范保險銀行券商資金運用等。完善監管的重點包括完善MPA管理、進一步規范理財以及一行三會聯合監管架構的完善。 在曾剛看來,今年以來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較快、房貸過快增長,加大了金融風險。部分資金脫實向虛,金融市場中跨市場、跨機構、加杠桿增多,形成交叉風險。而美聯儲加息對全球資金流向和匯率走向都產生較大影響,外部形勢比較嚴峻。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房地產市場已成為中國金融風險的源頭之一。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指出,中國房地產金融屬性較強,今年中國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在新增貸款中的占比畸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個人住房貸款。 近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為7946億元,環比增加1433億元,超出市場預期。其中,11月份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796億元,成為貸款“主力軍”。 此次會議也將“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列入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并且明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 楊偉民認為,這和“三去一降一補”當中的房地產去庫存相互補充,房子本來是給人住的,在一個穩定的制度和市場環境下,也可以作為投資品購買來出租,通過收取租金來取得回報。但如果政策不當,特別是制度不完善,住房的投資屬性很容易演變成投機行為。 對此,會議要求,“宏觀上管住貨幣”、“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等抑制需求的政策外,還采取“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并提出了“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的要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擴圍 媒體記者注意到,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改革的地位進一步被強化。 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 在供給側改革的具體任務上,除了繼續推進去年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政策措施之外,會議還增加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重大任務。 周景彤認為,今年我國供給側改革已取得較大進展。去年提出的去庫存主要是針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但今年在推進去庫存過程中出現了重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不同城市去化程度不一、經濟“脫實向虛”等情況,所以房地產被此次會議更加重點強調,并提出了具體措施。同時,由于今年經濟“脫實向虛”的趨勢比較明顯,此次會議上特別強調了振興實體經濟。 此外,周景彤指出,農業是國計民生之本,根據農業經濟發展的最新狀況,比如農產品供給總量有余而結構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流轉機制不暢等突出問題,這次會議對農業供給側提出了新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楊偉民表示,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內涵是三個方面:第一,最終目的是滿足需要;第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第三,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會議除了強調明年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外,還提出推進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要突破口的國企改革,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深入研究并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也被作為重點突破領域。 李慧勇表示,本次會議最大的看點在于改革。無論是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及擴圍、還是國企改革尤其是混改以及產權保護制度的推進、改革的統籌以及頂層設計與地方積極性的結合,都隱含著從改革布局到改革落地的安排。 周景彤認為,近些年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的進展較快,國企改革也推出了許多政策,但進展相對慢一些,此次會議更加強調推改革,使得更多的改革措施能夠落地,旨在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贏得時間與空間。
特別聲明: 本網頁上的內容僅為一般市場評論,并不可能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文并不構成對特定金融產品之直接投資邀約或推介。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依賴本文資訊,其作為及不作為亦不應以此作為依據。我們對任何人士以本文為基礎之作為或不作為所導致的結果并不負責。我們對所提供內容的準確性或信息的適當性不作任何保證。本文并不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傳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適用法律所允許情況下除外。